“凭什么我赔!”大爷凑热闹猝死,家属却索赔62万,法院如何判?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湖北武汉的一个广场上,一队打鼓的人员早起八点就赶到此地,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为不久以后的表演节目做准备。
案件回顾
可是,队伍中的一个老人突然就身体不适,他口吐白沫,直挺挺地晕倒在地。旁人见状,赶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相关资料图)
救护车火速鸣笛赶来,把他送进医院抢救,但是不幸的是,人没有抢救过来,他还是去世了。
家属知道老人因为参加了打鼓队的排练才出了意外去世的,直接就找上了当初鼓励老人参加活动的负责人,开口就要62万,说是要赔偿他们家。
负责人觉得这就是勒索,一口回绝了他们。
负责人姓李,他平时闲来无事,就喜欢吹吹打打弄些乐器玩,没事就负责组织一些老年节目,消遣一下平淡的日子。
就这样,李某动员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最后他直接成了他家附近一个文化广场的活动负责人,管理上百人的节目排练工作。
之后,有很多附近的退休人员也经常和他一起打打鼓,跳跳舞,娱乐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
王大爷也经常去文化广场里散步遛弯。他有兴致了也会去参加一些交谊舞等活动,子女也很支持他多出去走动。
子女们知道自己的父亲因为老伴的去世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当时甚至整日吃不好喝不好,整夜整夜地失眠,后来才逐渐走出了这段阴影。
可是老人却还是那么孤单,整天把自己闷在家里种养一些花花草草,看起来孤单寂寞。
后来,子女们不停撺掇王大爷多去广场上看看节目。就这样,王大爷每天去广场上看着别人吹拉弹唱,感觉自己也有了精神头。
从那之后,不用子女催促,他吃完饭就主动去广场溜达一会儿。
后来,随着去广场的时间和次数越来越多,王大爷也就认识了经常组织老人文娱节目的李某,他们两个人相谈甚欢,还加了微信。
李某看出王大爷很想加入他们,就鼓励他平时也来参加一些节目,于是王大爷经常来跳舞、挥剑,他往往是最积极来参加排练的人。
并且在此过程中,王大爷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约在一起喝茶听戏。
王大爷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同时他对这个活动更加满意了。
有一天,李某在排练一个打鼓的节目时,其中一个队员家里临时有事,来不了了。
可是节目排练了一半,每个人员都有各自的站位和动作,都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李某只好重新找一个人来代替原先的人。
李某想到了平时十分积极的王大爷。他在微信上联系了王大爷,给他讲清楚了缘由,问他有没有空来帮一下这个忙。
王大爷之前没有这种节目的经验,但是李某诚心诚意地邀请他,他也觉得打鼓没什么难的,于是当做帮帮朋友的忙,就接下了这个请求。
第二天,王大爷如约去广场排练节目,队伍咚咚锵锵地打鼓,好不热闹。
可是王大爷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心口发疼,排练中途突然倒地不起。
周围的人虽然对他进行了急救措施,并且救护车也很快赶到,但是王大爷的性命还是没有追回来。
最终,医院给出王大爷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王大爷的子女不愿接受这个事实,觉得王大爷前两天还精力充沛,而现在却命丧黄泉。他们就想找到这次活动的负责人追究。
李某本来是来参加王大爷的追悼会的,他对王大爷的不幸离世也感到万分的惋惜。
可是王大爷的儿子突然就找到了他,一开口就是要他赔偿他家62万。
李某当然觉得这很不合理,王大爷的儿子也搬出了他们的理由:
王大爷是临时替补李某的打鼓队的活动才因此去世的,而王大爷是被李某请求才去参加的,所以,李某和王大爷的死脱不了干系。
李某只觉得自己很无辜,王大爷本身身体出了问题,怎么能怪罪到他的头上呢?李某拒绝赔偿。
案件分析
确实是这样,李某虽然是节目的负责人、组织者,但是他组织活动全凭自愿。
他并没有使用其进行盈利,而且排练人员也是自行前往、参加的,并没有被逼迫的情况。
并且,王大爷的这种疾病应该是本身就具有的,只是碰巧在这个时间里犯病了而已,和本次排练节目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所以李某并不需要向王大爷的家属赔偿。
但是李某在经历这件事之后也感觉到社会的险恶,他再也不敢贸然充大头组织什么活动了,之前的打鼓队、舞蹈队也就随之解散了。
网友们的表示,王大爷家属的做法确实有一些不道德,他们看起来冷血无情,只是想趁着死者死亡的事件为自己最后再捞一笔不义之财。
不过幸好这样贪婪的人最终没有得逞,法院最终驳回了他们的请求。
但是其他人的娱乐活动还是被影响到了,许多退休的人从此就没有了这样一个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途径了。
李某这样一个热心的人最终还是被寒了心。
不过有一些网友建议,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可以在活动之前让参加人自愿签订一份免责协议,如果因为自身的身体状况而出现了意外,则自己负责。
这样在参加这类活动时,也不用担心会无故承担一些奇怪的责任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原创首发,抄袭搬运必究!
-完-
作者 | 雅萱
编辑 | 阿琰、不辞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