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俄反对无效,联大通过草案,泽连斯基获特权,中方弃权
(资料图)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联合国大会经过表决决定,允许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联大高级别会议周通过录制的视频发言。这个决定是针对特定情况下乌克兰领导人无法亲自出席联大会议的问题做出的特例安排,并不构成对未来会议或其他国家的先例性规定。
根据了解,这份草案由乌克兰和50多个会员国共同发起,以允许乌克兰领导人以预先录制视频的方式参加会议,理由是因为无法亲自出席由于不可抗因素所致。在随后的表决中,有101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投票赞成,7个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叙利亚等投反对票,19个国家包括中国、巴西等弃权,部分代表未能参加投票没有计入。
因此,该草案得到通过。然而,一些国家对这份草案表示不满,认为这违背了联合国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将联大程序性问题政治化。白俄罗斯基于乌克兰的草案提交了一份修正案,要求所有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亲自出席联大会议的成员国领导人均可通过预先录制视频的方式参会。然而,这份修正案在表决环节中未能获得通过。
对于这个决议草案,我们有待商榷。并非反对泽连斯基通过录制视频发言,但将其作为特例,并剥夺其他国家类似权利,是否失去公平性?举个例子,当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等国面临相关国家打击时,它们的领导人是否有机会参与联大的一般性辩论?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国际法与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
正如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代表所言,《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成员国主权平等,然而这种一国一票的民主分配并不能妥善处理法理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大国承担了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必然会追求更多的权力分配。在一国一票的框架下,使用威逼利诱或结盟拉拢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自从联合国成立以来,任何涉及大国之间利益纠纷的问题,都凸显出联合国的无能为力。
除了法理与现实之外,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也是对联合国权威构成威胁的因素。以伊拉克问题为例,当年由美国领导的联军绕过安理会,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然而,在面临战后重建的困境时,美国将问题抛给联合国,导致一种非常奇怪的局面,联合国不仅无法约束美国,还要分担其恶果。就这次草案而言,争议并不在于泽连斯基录制视频发言,而在于为何剥夺其他国家类似的权利,只给予乌克兰特例待遇?这种政治操纵针对俄罗斯的做法是否过于明显?
当然,联大的一般性辩论对俄乌两国根本没有约束力。泽连斯基可以在联大上畅所欲言,普京自然也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这种充满政治色彩的决议草案无助于缓和局势,而俄乌冲突也不是可以用几句话概括的。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西方不断煽动和操纵下,联合国逐渐成为政治攻击的场所。当联合国失去了本应具备的职责和功能时,是否还有可能通过联合国来促进和平谈判、停止战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