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时间语录(38)
整理书稿的感悟
我准备整理自己的文稿,试试能不能整出一部书来。我的书稿名称已经确定了,书的大致框架也已经明晰。
说干就干,不能等待。我想在七月之前完成第一遍的整理任务。如果有幸,或许暑假就能得到一个能否出版的明确答复。
(资料图)
一个上午我都在整理公众号里的文章,整理了近三个小时才整理出2万4千多字。我这才发现,整理一部文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因为之前写作比较随意,主题宽泛散乱,符合已经明确的主题并不多。这就提醒我以后写作要主题化专业化。
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总会被文字唤醒沉睡的记忆,那里有我和孩子们一起经历的事情以及我和生命中重要他人遭遇的情景。
我带过的完整的两届学生是我教育生命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是我们之间的故事却从未远去。
一路磕磕绊绊走来,我遇见了王辉霞老师
,王南老师,王彩琴教授,梁树丽老师,郝晓东老师,李镇西老师,王晓娟老师,普利辉老师,现在我又遇见了张文质老师……,他们是一道道光指引着我不断向前去。
感慨万千。和他们遭遇才有了我这两年的书写和记录,也就有了我现在正在准备整理的一部书。
我现在要一鼓作气,将我头脑中的这本书尽快整理出来。
能不能成书我不知道也不确定,但我知道这是时间给我最好的回报。
2023.06.21
《大概念教学》第三次共读收获
端午节的晚七点至九点三十分,参与了新网师英语学习部落《大概念教学》第三次共读。
共读收获简要复盘如下:
01.在进行单元设计时,要坚持两种思维——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
望远镜思维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总体框架”,可以理解为“向外拓展”。
无论是统整法还是基点法,单元设计的望远镜思维都意在建立起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单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放大镜思维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内深挖找到单元大概念、单元中的本质问题,可以理解为“向内挖掘”。
单元设计的放大镜思维意在解构单元的概念地图、单元的结构、单元的序列、单元设计的步骤。
02.这是一本概念众多的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读起来似乎并不费劲,但是做到深入理解却十分不易。
如何才能比较深入理解呢?贾颖老师提出要用自己的教学案例来解读或许是最有效的方法。
是的,不能囿于概念的丛林中而迷失了方向,用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解构理论,用书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是最好的阅读方法。
03.本次共读之前的预习工作我并没有做好,直接导致我这次共读收获很少。
因此,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汲取教训,下次共读之前至少阅读两遍,并且积极参与讨论。参与讨论是深度卷入的途径,仅仅聆听很可能只是走马观花,只能是收获寥寥。
2023.06.22
本文字数:1071字
滕大卫
标签: